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揀貨方式的新思路,為什么講“新”,因為小編轉了很多倉庫都沒有見過,當然可能有些企業已經再用小編不知道而已。所以,小編自己給它命名為火車模式揀貨。為什么叫“火車模式”,是因為要對應“汽車模式”。兩者區別就是車廂數量。汽車就是一車一個車廂,而火車是一車多個車廂。
先講講目前行業的人工揀貨方式,都是一個人拉著一個車去揀貨,偶爾存在車子裝不下,會再拉一個車子裝,兩個車子會放到一塊,同時告訴下一個環節的人這個是裝不下放2個車。另外雖然人工揀貨都是一個人一個車子,車子還是會分2類:一個是總揀的車子,一個是邊揀邊分的車子。系統邏輯:
總揀的車:1個人=1個揀貨單=1個車
邊揀邊分的車:1個人=1個揀貨單(=n個訂單)=1個車(=n個小筐)
今天要介紹的火車模式揀貨,單據邏輯大概是這樣:1個人=n個揀貨單=n個車;實際就是把邊揀邊分邏輯換個方式應用,從訂單維度提升到揀貨單維度;同時n=2成立概率大,因為大于等于3的時候車子就很長了不好控制。
日常我們揀貨車的動力方向一般兩種拉和推,拉式速度更快,推的更慢。小編自己揀貨喜歡拉式快些,有種快走的節奏;但是在現場大部分人還是喜歡推,因為大家更喜歡正常行走速度揀貨。而火車模式揀貨第1個成立條件就是車子要拉式,只要兩車相連推很難正常行走,且車子能做成相連的,大家可以在京東淘寶搜索磁力片小車玩具,就可以知道如何相連。
第2個條件就是人要拉得動;大家第一反應可能覺得拉不動。如何衡量是否拉得動,小編專門重溫了下中學時代的物理知識。做了下計算大家可以按照自身業務進行判斷。
結論:一車40kg貨物+自重10kg,車的摩擦力f =μN=0.02*(50*9.81)=9.81N(相當于提1kg的貨物);2車則相當提2kg的貨物大部分人能做到,而且車不是一直拉得是斷斷續續拉。
1. 摩擦力的大小計算公式為f =μN ,式中的μ叫動摩擦因數,也叫滑動摩擦系數,它只跟材料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注意跟接觸面積無關N為正壓力。
2. 正壓力是由物體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壓力,它受物體的質量大小、重力加速度以及物體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影響。當物體靜止或勻速水平運動時,正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重力= 質量 × 重力加速度(常數:9.81 N/kg)
3. 滑動摩擦系數按照0.02(不同輪胎和不同地面這個系數會有些變化)
4. 藍色揀貨車自重一般在10kg左右;揀貨單重量估算平均一單1.3kg,一車30單才40kg。
5. 人一般提4公斤的東西會覺得很重。根據人體力學原理,提重物時會對肌肉、骨骼和關節施加壓力,從而感覺到重。男性在搬運時,不要超過自己體重的40%;女性則不應超過自己體重的24%。(這條來源網上,體感上好像是對的)
第3個條件就是揀貨人員意愿問題,以前拉1個車現在為什么要拉2個車。解決意愿問題目前主流做法就是計件或者計行。選擇權給揀貨人員,想多拉點貨物多提成那就選擇2個車。一般人還是會選擇多拉,拉得動要能多掙為什么不多拉(不愿意的大概原因就是掙錢只是短暫,未來拉2車的錢跟現在拉1車的錢是一樣)。
第4個條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模式是否成立,人車都解決了,貨呢?是否有足夠的貨物讓我們使用2個車來同時揀貨。而且為什么不用1個車來解決,即揀貨車做大。這個主要考慮不影響下一個環節配貨效率,因為全流程中一般配貨才是效率短板,大車之后配貨難度會更大。
如何判斷這個模式是否成立,2個簡單的判斷方式:
①你的揀貨人員和揀貨通道比,比如小編見過40來個揀貨員/10個通道,則平均下來每個通道內有4個人。這種情況下兩個揀貨人員揀相同的通道概率就很大,通道重疊度就很高。就可以適用一個人揀2車,減少共同通道的路徑。
②揀貨人員揀一車遇到同事數量,就是你拿一個單子揀,過程每個通道都會碰到好幾個同事,一個同事能碰好幾次,那也說明大家的揀貨通道重疊度高。
小編去過很多倉庫,大部分還是在第4個條件上不滿足,有些第4個能滿足。條件1/2/3都是倉儲運營能改變的,就是第4是根據訂單來決定的??赡苓@個就是這個模式少見的原因吧。
今天分享到這,關于這個火車模式揀貨,大家如果有真實案例,歡迎私信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