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錯人=虧大錢!物流企業招銷售,這些雷區要小心

在物流企業的組織架構中,銷售部門向來是人員流動的“重災區”。許多管理者將高離職率視為銷售崗位的固有屬性,默認其“難以規避”。

招錯人=虧大錢!物流企業招銷售,這些雷區要小心

這一認知雖有一定合理性,但對物流企業——尤其是缺乏核心產品的企業而言,銷售人員的頻繁變動堪稱“雙重打擊”:既會動搖客戶群體的穩定性,又會引發銷售團隊的連鎖動蕩,最終可能侵蝕企業的市場根基。

降低銷售離職率的路徑多元,而筑牢招聘環節的“防火墻”,無疑是阻斷風險的關鍵一步。以下五大“坑點”需重點規避:

一、招聘方向與業務戰略“錯位”

銷售團隊的攻堅方向是企業戰略的具象化呈現,招聘標準必須與業務發展路徑深度綁定。例如,一家以標準化運輸產品為核心的物流企業,若戰略重心轉向“倉儲+配送”一體化解決方案,招聘時就應優先選擇具備“方案型銷售”思維與經驗的人才——即便其無物流行業背景。

原因在于,解決方案的售賣更依賴銷售人員的“聰明”而非“努力”,對市場洞察與需求拆解能力的要求遠高于單純的勤奮。同理,若業務從國內物流向跨境領域延伸,熟悉國際物流規則、具備跨境資源的應聘者自然應成為重點考察對象。

核心原則:招聘前需錨定企業的戰略定位與業務藍圖,確保銷售人員的能力結構與崗位需求同頻,從源頭避免因“方向錯配”導致的批量流失。

二、忽視“常態化招聘”的價值

招聘不應是“補位式”的應急行為,而需成為企業的“日常功課”——持續篩選、儲備合格人才,而非等到職位空缺才“臨時抱佛腳”。

常態化招聘的三大價值:

1、捕捉“隱性人才”:行業競爭中,優秀的銷售苗子往往藏在細節里——可能是競爭對手團隊中談判時邏輯清晰的對手,是行業展會中對業務趨勢侃侃而談的從業者,或是客戶企業里總能精準對接需求的對接人。在對方未意識到“被考察”時建立聯系,往往能發掘到常規招聘渠道之外的潛力股。

2、動態掌握行業動向:若競爭對手的銷售人員主動投遞簡歷(因企業長期掛著招聘信息),務必安排深度溝通。這類交流不僅能充實人才儲備庫,更能間接獲取對手的業務策略、客戶結構等關鍵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3、激活團隊“鯰魚效應”:銷售人員對“招聘信號”向來敏感,他們會通過管理層的面試動向推測團隊調整趨勢:“老板在面XX崗位,是不是有人要被替換?”與其讓猜測消耗團隊精力,不如以常態化招聘傳遞明確信號——業績不達標隨時可能被替代,以此倒逼團隊保持戰斗力。

三、陷入“同質化招聘”的誤區

有個業內笑談:“一個部門20個銷售,8個留板寸、10個是胖子、12個是小個子,直到見到他們的經理——一位留板寸的小個頭胖子,才恍然大悟?!?/p>

雖是戲言,卻戳中了不少銷售管理者的招聘慣性:以自身為“模板”篩選人才——自己擅長酒桌談判,便要求下屬酒量過人;自己風格強勢,就偏愛敢“硬剛”的刺頭。這種“人以群分”的無意識傾向,會讓團隊逐漸刻上“管理者烙印”,最終陷入“同質化陷阱”。

而市場上的客戶需求千差萬別:有的重視專業方案,有的依賴情感維護,有的需要高效響應——單一風格的銷售團隊難以覆蓋多元需求,最終會制約業務拓展。

四、過度依賴人力資源部門

招聘的核心責任永遠在用人部門,對銷售崗位而言更是如此。

這就像“找對象”:包辦婚姻難稱心,僅靠人力資源部門的篩選,很難精準匹配銷售崗位的隱性需求。

曾有一位同行管理者,其團隊招聘時,平均面試50人才能選出1位合格者,負責對接的HR專員每次路過其辦公室都“繞道走”——這雖是極端案例,卻印證了一個道理:要想招到好用的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用人部門需深度參與從需求畫像制定到終面評估的全流程,而不是提個籠統需求給人力資源部門,然后在那里坐等面試安排。

五、秉持“先招進來再說”的懶政思維

很多銷售管理者在招聘銷售的時候秉持的觀念是“先招進來再說,不行再淘汰”,殊不知,“把不好招聘關”是管理者最大的懶政,是最大的成本浪費,也是團隊不穩定的關鍵原因之一。

愿意做銷售的基本沒有“善茬”,個個“七個不服、八個不忿、一百二十個不樂意”。“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把他招進來,再想送走可就沒那么簡單。不要覺得“反正銷售沒底薪”、“反正簽了試用期合同”等等,最關鍵的是銷售要接觸客戶啊,要每天和你的團隊成員以及平行部門人員接觸啊。好事咱干不了,壞事還不能干嗎?一個離職的銷售人員可能會帶走你兩個好銷售,外加一個客戶,這還不包括他到外面說壞話給你造成的損失,有些客戶還沒和你接觸就對你們公司有負面看法,說不定就是你的離職銷售給你做的“宣傳”。

另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物流企業當中有很多銷售部門在考核的時候不看人力成本,只看銷售收入和利潤,這就助長了部門負責人大量招聘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因為他會覺得招來的銷售總是能帶來一些收入的,只要有收入我就賺啦,反正成本是公司的。這就給公司挖了一個“大坑”。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銷售是“尖刀”、是“箭頭”,但是這個“尖刀”夠不夠快,“箭頭”夠不夠利,還要看“招聘”這第一關把的夠不夠牢。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