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億!申通收購菜鳥旗下丹鳥物流,背后藏著哪些商業大棋?

7月25日晚間,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由菜鳥供應鏈、阿里創投和阿里網絡所持有的丹鳥物流100%股權,交易對價為人民幣3.62億元。

3.62億!申通收購菜鳥旗下丹鳥物流,背后藏著哪些商業大棋?

在本次交易前,浙江菜鳥供應鏈、阿里創投和阿里網絡分別持有丹鳥物流96.15%、2.95%、0.9%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丹鳥物流將成為申通全資子公司,并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其人員、資產、業務、財務等完全納入上市公司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菜鳥供應鏈還持有申通快遞25%的股份。

菜鳥出售丹鳥:戰略聚焦下的必然選擇

那么,菜鳥為何會選擇出售旗下丹鳥物流?這并非突然之舉。

今年1月,業內便傳出“菜鳥分拆”風聲。彼時菜鳥內部雖否認整體分拆,但已明確表示“正對部分平臺物流業務做生產關系調整”,并強調主體物流業務未變,將繼續發力全球快遞、供應鏈和物流科技。其實,這番表態,已為后續動作埋下伏筆。

信號很快變得更加具體。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申通快遞已開始正式承接“菜鳥速遞”業務,并確保履約標準與大網一致。

而丹鳥物流,正是菜鳥速遞的核心運營主體。作為菜鳥旗下專注于國內品質快遞及逆向物流服務的平臺,丹鳥已構建起覆蓋全國構建起59個分撥中心、2600余家網點在內的快遞網絡,為天貓、天貓超市、淘寶等提供半日達、次晨達、送貨上門等高時效、高品質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營收124億元,凈利潤2012萬元;2025年1-4月營收30億元,凈利潤-2.3億元。2024年及2025年1-4月,丹鳥日均業務量均約400+萬單。

對于為何會出售丹鳥業務,有相關報道稱,據接近菜鳥人士透露,此次出售的丹鳥物流在菜鳥業務中占比不大。菜鳥戰略聚焦在國際物流和科技,主營業務包括全球供應鏈、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遞、物流科技、物流園區等板塊。

一般來說,國際物流市場以其更高的客單價、更豐厚的利潤空間,以及對菜鳥科技能力規?;瘧玫木薮鬂摿?,成為其無可爭議的核心發力方向與未來增長引擎。

其次,剝離國內快遞業務,將使菜鳥能夠輕裝上陣,將資源與管理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國際物流市場以及物流科技的研發創新上,提升核心賽道的專注度與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這一調整深度契合阿里對菜鳥的戰略定位。去年,阿里撤回菜鳥在港交所的IPO申請,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明確指出了菜鳥對阿里的戰略意義——將電商與物流視為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協同控制成本結構、定價策略、銷售過程及用戶體驗,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這要求菜鳥更緊密地服務于集團核心電商生態。

的確,過去一年,在“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的核心思路下,阿里一方面聚焦核心電商與“AI+云”兩大戰略支柱,另一方面則持續收縮非核心、非戰略性業務。2025年對菜鳥的戰略調整,正是這一大背景下的具體體現:讓物流與電商都更聚焦于各自的核心使命與協同效應。

業內人士指出,通俗一點,國內電商就是“一個淘寶”,服務好淘寶就行。

申通收購丹鳥: 劍指高端市場,搶占即時零售新藍海

關于收購丹鳥的目的及意義,申通在公告中進行了回應,可歸為以下幾點:

行業背景與政策導向,加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快遞行業產能擴張顯著,2024年業務量和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1.5%和13.8%,但平均單票價格同比下降6.33%,行業面臨無序競爭風險,亟需供給側改革。國家層面鼓勵快遞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產業集中度。此次收購有助于申通整合同業優質資產,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打造差異化優勢,提升業務收入:申通聚焦經濟型快遞主業,而丹鳥已構建起稀缺的自主可控品質快遞網絡。2019年丹鳥由五家落地配公司整合而成,本身就專注于區域性、本地化的配送,是典型的區域倉配型業務形態;2022年丹鳥更名為菜鳥直送,服務阿里的同城零售戰略;2023年升級為全國性自營品質快遞——菜鳥速遞,主打半日達、次日達、送貨上門等,明顯對標順豐、京東物流。

因此,通過收購丹鳥,申通可戰略性切入高端市場,加快品質快遞網絡鋪設與優化升級,提升業務和收入規模,同時抓住新興商業場景機會,豐富業務產品矩陣,踐行差異化發展戰略,提升服務能力與競爭優勢。據悉,2024年申通營收為471.69億元,同比增15.26%;歸母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205%。

產品與成本協同,提升盈利能力:丹鳥主營品質快遞及逆向物流服務,與申通的產品服務定位協同性強。申通在成本和費用管控方面有優勢,丹鳥在攬派端上門率和時效性方面有優勢,但規模效應尚未充分顯現。交易完成后,雙方可整合資源,優化成本費用,提升產品結構和單票價格,釋放協同價值,增強盈利能力。比如丹鳥2025年前四月綜合單票收入便顯著高于申通的2.02元。

總結來看,申通收購丹鳥,是其在行業整合大潮中主動求變的關鍵一步。核心目的在于突破經濟型快遞的單一格局,通過獲取丹鳥成熟的品質快遞網絡,戰略性切入高端市場,構建差異化優勢。其終極目標,直指對時效和品質要求嚴苛的即時零售與區域配送等新興藍海市場。這不僅是對國家政策導向的響應、對行業困局的破題,更是申通自身業務升級、搶占未來增長點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電商消費需求劇變,從“3-5天達”轉向“次日達”、“當日達”乃至“半小時達”。即時零售憑借“即買即到”的極致體驗,成為滿足即時性需求的新藍海,物流時效已成為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抖音在內的巨頭,也正從遠場向近場電商(即時零售)戰略重心轉移,積極布局“小時達”、“次日達”等場景。今年6月,申通與抖音電商深化合作,共同構建“次日達”時效體系,已初步展現了申通發力高端時效市場的戰略方向。

而收購丹鳥,所獲得的高品質快遞網絡能力,為申通在新一輪以“即時性”為核心的商業競爭中,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入場券和基礎設施。這里有一個邏輯是,正如前文提及的,隨著丹鳥的發展演進,其已落地了兩大牌子:一是全國自營網絡——菜鳥速遞,二是積累的、服務天貓超市的落地配經驗——這恰恰是支撐抖音超市等即時零售業務落地的關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至今申通股價整體上漲了50.41%,在發布收購丹鳥公告的當天(7月25日)更以漲停收盤。

最后,你看好這場收購嗎?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