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ntir:用 “大數據+AI” 重新定義企業運營

Palantir Technologies,2020年在美國上市,目前市值超過3000億美金, Palantir 的使命是“通過數據讓看不見的東西可見”,公司名稱“Palantir”來自托爾金的《指環王》中名為“Palantíri”的神奇水晶球。

Palantir:用 “大數據+AI” 重新定義企業運營

用一位經驗豐富的供應鏈經理面對缺貨場景時的決策過程舉例:他首先收集相關信息(哪些產品缺貨、庫存分布如何),然后運用業務邏輯分析(評估替代方案、計算成本影響),最后決定具體行動(聯系供應商、調配庫存)。

這個過程包含了三個不可分割的要素:數據、業務邏輯、行動。而Palantir正是將這三個要素完整地數字化建模,創造了企業決策的"數字大腦"。

本體(Ontology):數據擁有商業邏輯

本體(Ontology)是Palantir在系統架構設計的核心。傳統的倉庫管理系統,你會看到什么?你會看到"SKU_ID:12345"、"QTY_ON_HAND: 150"、"LOCATION_CODE: A-B-03"這樣的數據字段。對于計算機來說,這些就是一串串毫無意義的字符和數字。系統可以對它們進行計算、排序、篩選,但它并不"理解"這些數據代表什么。

而一個有經驗的倉庫經理看到同樣的信息時,他的大腦中浮現的是什么?他看到的是"這是我們的暢銷產品,目前庫存充足,存放在容易取貨的黃金位置"。他知道這個產品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了解它與其他產品的替代關系,清楚它的供應商可靠性,甚至記得上次缺貨時客戶的抱怨。

這就是數據和知識的根本區別。數據是原始的事實,而知識是經過理解、關聯和解釋的智慧。本體,就是將人類的商業知識轉化為機器可以理解和運用的結構化表達。

具體來說,本體做了三件革命性的事情:

第一,它重新定義了"事物"的概念。在傳統數據庫中,"客戶"只是一個表格中的一行數據。但在本體中,"客戶"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商業實體,它有歷史、有偏好、有價值層級,甚至有情感傾向。當系統"看到"一個客戶時,它不只是看到了客戶編號,而是看到了這個客戶的整個商業畫像。

第二,它編碼了"關系"的智慧?,F實商業世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訂單連接著客戶和產品,一個產品關聯著供應商和庫存,一個供應商影響著成本和風險。本體將這些復雜的商業關系明確定義出來,讓系統能夠像經驗豐富的業務專家一樣進行關聯思考。

第三,它封裝了"行動"的邏輯。這是本體最具革命性的特征。傳統系統只能被動地響應指令,而本體賦予了系統主動行動的能力。當系統檢測到庫存不足時,它不只是發出警報,而是知道應該觸發哪些預定義的商業流程:評估替代品、聯系供應商、調整配送計劃,甚至自動下單采購。

核心功能: AI Agent、數字孿生、仿真與情景分析

基于本體的AI Agent

Palantir AIP是公司的人工智能平臺,它利用AI Agent來簡化跨多個數據源和系統的復雜流程 。AIP的核心能力高度依賴于Foundry本體。

為AI提供上下文與工具

本體為AI代理提供了理解業務環境所必需的上下文。當用戶用自然語言提問(例如,“幫我找找過去三個月沒有下過單的高價值客戶”)時,AIP能夠將自然語言解析為對本體的結構化查詢,識別相關的對象(如“客戶”)、屬性(如“最后下單日期”、“客戶價值”)和連接,從而返回精確的結果。

安全可控的行動

當AI代理需要執行操作時(例如,“給這些客戶發送一封召回郵件”),它不會直接操作底層系統,而是查找并調用本體中預定義的、安全的、可審計的動作(Actions),如“發送召回郵件”。這些動作本身就封裝了業務規則和權限控制,為AI的行為提供了重要的“護欄”(Guardrails),確保其在預設框架內行動。

賦能Agent驅動的運營

AIP的核心是讓核心業務功能由Agent驅動,人類操作員則專注于最關鍵、復雜和有價值的行動。AIP Logic作為構建、評估和部署這些代理的應用,允許將本體原語作為工具提供給LLM,并結合對象查詢工具和行動工具來驅動決策。操作員的行動和反饋會持續豐富本體,形成一個治理下的反饋循環,不斷提升代理的智能和工作流的效率。

數字孿生:本體驅動的動態運營復制體

Palantir的決策核心在于構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即客戶整個運營體系的數字化模型 。這些數字孿生本質上是由本體所驅動和實現的。本體通過對業務實體、關系和流程的建模,創建了一個與真實世界運營保持一致的、動態的、可交互的數字副本。

數字孿生扮演了代理的“心智模型”或“世界表征”的角色。它使代理能夠理解當前狀態、預測未來狀態,并在實際行動前測試假設(通過仿真)。代理需要理解其環境 ,而由本體驅動的數字孿生 正是提供了對這一環境動態、全面且實時的復制。這使得“代理”(即Palantir系統)不僅能看到 正在發生什么,還能模擬如果采取某些行動將會發生什么,這對于規劃和決策至關重要。

仿真與情景分析:在本體上進行“假設”推演

Palantir的仿真能力使操作員能夠針對特定目標模擬各種情景,或理解不同決策可能帶來的影響 。這些仿真運行在企業級的本體之上,確保決策在局部和全局層面都達到最優 。例如,用于庫存管理、可見性和仿真的AIP模塊允許操作員在定義的約束條件下運行復雜的庫存決策仿真,同時考慮財務和運營影響 。智能情景規劃和決策自動化有助于提供主動策略,而不僅僅是被動響應 。

仿真能力賦予了Agent一種“遠見”或“預測性推理”的能力,使其能夠評估潛在的未來情景并選擇最佳路徑,這是高級代理的一個關鍵特征。智能代理是規劃者 ,而規劃涉及對未來可能性的考量以及行動后果的預估。Palantir的仿真工具允許系統模擬不同情景(“如果X發生會怎樣?”),并基于底層本體評估其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影響。這使得“代理”能夠從對當前事件的被動反應轉向主動塑造未來結果,例如,在中斷完全顯現之前確定最佳應對方案,或為未來的需求優化庫存策略。

Wendy's供應鏈決策實踐案例

Wendy's的供應鏈服務商QSCC面臨著典型的現代供應鏈困境。作為服務6500家餐廳的復雜網絡,他們不僅要處理新鮮牛肉的短保質期挑戰,還要應對含真牛奶Frosty產品的時效壓力。更致命的是,食品服務行業30多年來形成的"有問題就多買"思維模式,導致QSCC為了提供9美元套餐,需要在北美持有高達3.7億美元的庫存。

一個真實的危機案例完美展現了Palantir系統的威力。在促銷期間,系統實時監控著來自6500家餐廳的訂單流。當俄勒岡配送中心出現薄荷糖漿短缺時,目前有11箱在途,70箱在訂單中,系統立即開始智能分析。

系統首先發現全網實際有4天的供應量,只是分布不均。它自動建議減少庫存超過3天門店的當晚配送,并能精確到每家門店:對于庫存充足的Clifton、Homestead等門店削減訂單,而對于Bozeman這樣庫存不足但仍有需求的門店,智能地從訂購的5箱減少到2箱,確保能維持到下次配送。

更重要的是,系統挖掘出了深層問題:整個網絡短缺10284箱糖漿。它立即分析供應商數據,顯示有8300箱可用庫存,并直接提示"需要立即訂購3500箱"。系統甚至細化到每個配送點的具體情況,生成完整的生產時間表,顯示如果不采取行動,庫存將在3月17日變為負數。

最終,系統列出了保持供應的10個關鍵步驟,從原材料采購到各級配送中心的協調。操作員根據建議執行訂購和生產安排后,系統顯示"平衡"狀態。

整個過程耗時僅5分鐘。而在一年前,同樣的問題需要15名員工花費整天時間打電話核實各配送中心、制造點和餐廳的情況,而且第二天還要重復相同工作。而數字孿生使員工能夠實時監控由3500輛卡車、眾多合作伙伴、分銷中心和餐廳組成的龐大供應鏈網絡,并快速響應像糖漿短缺這樣的突發事件 。這個數字孿生就是通過本體將來自數千個數據源(物理層的數據集)的信息整合并賦予業務含義的結果。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