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在上周發布了2025年的供應鏈25強,上榜企業和2024年并沒有太多變化,而當我們的視野放到過去的十年(2016-2025年)變化中,可以發現供應鏈卓越的定義經歷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已從一個專注于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職能部門,演變為一個驅動企業級數字化轉型、體現企業使命、并構建組織反脆弱性的戰略性高管層合作伙伴。
供應鏈的萬神殿:大師級企業剖析
Gartner對“大師”的定義本身就為持續卓越設定了極高的門檻:一家公司必須“在過去10年中,至少有7年綜合得分排名前五”
2016年,Gartner首次引入“大師”類別時,最初的成員是蘋果(Apple)和寶潔(P&G),兩家公司分別代表了科技和消費品行業的巔峰
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出現在2023年的報告中,麥當勞退出了大師類別,并在當年的25強榜單中排名第20位
麥當勞的退出并非其自身管理失敗的標志,而是供應鏈領導力的定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麥當勞是運營一致性的大師,它以無與倫比的效率管理著一個龐大、復雜但相對穩定的商業帝國,其核心優勢在于一致性、規模化和供應商管理
宏觀趨勢1:數字躍遷—從分析到自主
這十年來,數字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經歷了一場快速演進,從最初作為描述和預測的工具,發展到如今能夠自主決策和執行的智能代理。
第一階段:預測 (2016年)2016年的趨勢是“高級分析的應用”,重點是利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來預測結果,例如預測交易轉化率或識別潛在的質量問題。這代表了數字化的早期階段,即利用數據洞察未來
第二階段:集成與規?;?(2017-2018年)隨后的“供應鏈數字化”和“擴展數字化供應鏈能力”標志著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都在增加。物聯網(IoT)、云計算和“熄燈工廠”等概念進入主流視野,關注點從零星的試點項目轉向企業范圍內的規?;渴?
第三階段:戰略對齊 (2019-2021年)“業務主導的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協調者”和“數字化優先的供應鏈”的提出是一個關鍵轉折點。這表明行業認識到,技術投資必須由業務和客戶需求驅動,而非技術本身。重點轉向構建端到端的平臺,并將數字化作為默認的運營模式
第四階段:以人為本 (2022年)“以人為中心的數字自動化”趨勢的出現,是對前幾年快速轉型所帶來的“轉型疲勞”的一種回應。它承認了技術需要增強而非僅僅替代人類員工,并應致力于減少員工的認知負荷,提高工作體驗
第五階段:自主化 (2024-2025年)“人工智能驅動的進步”、2017年,報告提到了“模塊化供應鏈服務模型”,允許企業像搭積木一樣“即插即用”地組合不同的供應鏈能力,以快速響應業務需求
宏觀趨勢2:可持續發展—從合規到競爭優勢
十年來,可持續發展在供應鏈中的角色已經從一種被動的風險規避活動,演變為驅動品牌價值和構筑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
第一階段:基礎企業社會責任 (2016年)?!皩ζ髽I社會責任的重視”成為關鍵趨勢,主要由投資者和公眾期望驅動。Gartner在這一年首次將CSR(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個占10%權重的量化指標引入評分體系,這一舉措立即對排名產生了影響,例如,因缺乏透明度而得分較低的亞馬遜
第二階段:運營整合 (2018年)?!稗D向循環供應鏈設計”標志著概念的深化??沙掷m發展從抽象的責任轉向具體的運營模式,如惠普(HP Inc.)的閉環回收和思科的模塊化設計,這些實踐將可持續性融入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階段:戰略與文化融合 (2020-2022年)。“目標驅動型組織”和“在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議程上取得進展”的出現,標志著話語體系的轉變。企業從談論“責任”(一種負擔)轉向談論“使命”(一種驅動力)。Gartner也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在評分中的權重提高到15%
第四階段:普及與深化 (2024-2025年)。到2024年,ESG已經變得如此普及,以至于Gartner不得不再次調整其方法論以創造差異化,要求企業設定科學碳目標等更高標準
宏觀趨勢3:客戶為王—從B2B整合到終端消費者癡迷
供應鏈的關注焦點在過去十年中發生了一次決定性的轉移,從優化對直接商業伙伴(B2B)的服務,轉向直接服務于并深刻理解終端消費者(B2C/D2C)的體驗。
第一階段:價值鏈整合 (2016年),最初的“客戶驅動的伙伴整合”趨勢,其核心是與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進行更深度的協作,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直接客戶(例如零售商),從而提高整個價值鏈的效率和響應速度
第二階段:整體體驗 (2018年),“關注整體客戶體驗”的提出,擴大了“客戶”的定義。焦點不再局限于交付本身,而是擴展到所有觸點,包括分析社交媒體上的消費者情緒。供應鏈開始被視為主導客戶體驗(CX)的關鍵力量
第三階段:大規模定制 (2019年),“規?;瘋€性化”標志著焦點最終落在了終端消費者身上。像耐克(Nike)和歐萊雅(L'Oréal)這樣的領導者,利用敏捷制造和物流能力,在保持規模經濟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產品
第四階段:商業模式轉型 (2020-2021年),“業務模式轉型者”和“客戶驅動的業務轉型”是這一演變的終極階段。在新冠疫情加速電商發展的背景下,供應鏈不再僅僅是支持現有業務,而是成為實現全新商業模式的關鍵推動者,例如直接面向消費者(DTC)、“即服務”(as-a-service)模式和可組合解決方案
宏觀趨勢4:韌性法則——從適應到反脆弱
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供應鏈的風險管理理念也從被動的適應性調整,演進為一種在持續顛覆中尋求發展的積極戰略。
第一階段:早期靈活性 (2017年)。2017年的“適應性組織和能力”趨勢,是行業對組織必須具備靈活性和模塊化以應對變化的早期認知。這是一種基礎性的、偏向于被動響應的姿態
第二階段:危機響應 (2022年)?!白苑€定供應鏈”是針對疫情和地緣政治動蕩等前所未有沖擊的直接回應。這個術語意味著一種內在的、動態的能力,能夠吸收沖擊并重新平衡。它通過敏捷的資金調配和決策流程等技術手段,使組織具備了在風暴中穩住陣腳的能力
第三階段:主動優勢 (2024年)?!胺创嗳豕湣钡奶岢?,代表了一次從“防御”到“進攻”的深刻概念飛躍。目標不再是僅僅在顛覆中幸存下來,而是要從顛覆中獲益。這要求企業主動構建冗余、可選性和基于不確定性的決策模型,將風險視為機遇的來源
為了在下一個十年中保持領先,企業高管層應采納以下戰略要務:
將數字化戰略從“實施”重構為“協調”:停止資助孤立的技術試點項目。相反,應投資于由業務需求驅動的、端到端的轉型。建立一種準備好迎接以人為中心的自動化,并最終迎接代理式AI的企業文化。確保技術投資服務于整體商業戰略,而非為了技術而技術。
將ESG戰略“武器化”:將ESG從企業事務或合規部門的職能,轉移到商業和供應鏈戰略的核心。利用企業的使命來吸引頂尖人才,實現品牌差異化,并構建更深層次的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關系。
強制推動從“韌性”到“反脆弱性”的轉變:要求您的供應鏈領導者不僅制定風險緩解計劃,更要制定一個能夠在下一次顛覆中抓住機遇的戰略。這需要在可選性、冗余和情景建模方面進行投資,并將其視為一項進攻性而非純防御性的預算項目。
首席供應鏈官成為CEO的合作伙伴:現代供應鏈的范圍已涵蓋技術、客戶體驗和企業使命。為了成功,CSCO必須在制定增長、風險和商業模式等戰略決策的會議上擁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