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物流企業習慣將“任勞任怨”的老員工或者業務能手提拔為管理者,認為他們責任心強、熟悉業務流程、踏實肯干,是天然的“管理苗子”。
然而,現實卻常常事與愿違——這些被寄予厚望的“苦勞型”管理者,往往無法完全勝任管理崗位。
我身邊有位朋友,一路摸爬滾打,好不容易從基層熬出頭,當上了部門主管,本以為好日子來了,可沒想到,僅僅干了不到兩個月,就不得不遞交了離職申請。
原因很簡單,他太累了。
剛晉升時,面對團隊管理完全摸不著頭腦。要是管得太嚴,他心里就犯嘀咕,生怕下屬心里不痛快,一氣之下選擇離職,到時候團隊人手不足,工作更難開展。
可要是管得太松,下屬們就變得懶懶散散,工作的時候都在渾水摸魚,最后所有的活兒都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
他每天忙得暈頭轉向,身體和精神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累得不行。而且,由于精力分散,工作效率低下,部門的業績也每況愈下。
時間一長,領導對他的工作表現也愈發不滿,最終他只能無奈選擇離開。
物流行業的競爭已從“拼體力”轉向“拼效率”,管理者的核心價值不再是“自己多干活”,而是“帶領團隊高效做事”。
接下來,分享幾點看法:
01 你是否掉進“苦勞型”管理者陷阱“苦勞型”管理者通常具備以下典型特征,這些特質讓他們在基層崗位上顯得“不可或缺”,卻成為管理崗位上的“絆腳石”。
1.1不怕吃苦、特別勤奮
他們常常是公司里最早到崗、最晚離開的人,辦公室里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在處理日常事務時,他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從訂單處理到貨物裝車,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留下他們的足跡。
他們堅信“天道酬勤”,認為只要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
1.2個人執行力強,團隊賦能弱
這類管理者往往是業務能手,能高效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
他們習慣于埋頭苦干,與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較少。
在遇到問題時,他們往往獨自承擔,不愿意尋求他人的幫助和建議,也不愿意帶著下屬一起做,總覺得教他人做沒有自己做的更快、更好。
這使得團隊成員之間的信息流通不暢,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他們很難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想法,無法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1.3過度關注過程,忽視結果產出
“苦勞型”管理者擅長用“忙碌”證明價值:加班加點、事無巨細地盯進度、親力親為解決每個問題。
但他們很少思考“如何用更少的資源達成更好的結果”。
比如,某調度主管每天工作13小時,卻因過度糾結于“每輛車是否滿載”而延誤了整體發車時間,導致客戶投訴激增。
這種“用戰術勤奮掩蓋戰略懶惰”的行為,正是苦勞型管理者的典型表現。
02 晉升“苦勞型”管理者有哪些影響當企業錯誤地將“苦勞型”員工提拔為管理者,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拖累組織效能。
2.1對團隊帶來錯誤的價值觀引導
晉升“苦勞型”管理者會對團隊氛圍產生負面影響。這類管理者晉升后,可能會將他們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傳遞給團隊成員,導致整個團隊陷入一種“苦勞至上”的氛圍中。
團隊成員會認為只要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即使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果,也能得到認可和獎勵。
這種氛圍會削弱團隊成員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團隊缺乏活力和競爭力。
2.2降低物流企業的運營效率
從企業效益的角度來看,晉升“苦勞型”管理者會降低企業的運營效率。
由于他們缺乏目標導向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
比如,在物流倉儲管理中,他們可能會因為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導致貨物積壓、庫存成本增加;在運輸調度方面,可能會因為安排不當導致運輸時間延長、運輸成本上升。
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增加運營成本,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2.3個人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流失
這類管理者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領導素質,無法有效應對管理崗位上的各種挑戰。
比如,一位物流經理在晉升后,發現自己無法有效管理團隊,無法應對復雜的業務問題,最終導致自己的職業發展陷入困境。
這種只注重苦勞而忽視能力的晉升方式,不僅影響了個人的職業發展,還可能導致個人在管理崗位上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是最終流失掉。
03如何從只有“苦勞”到有功勞轉變物流企業要想避免“苦勞型”管理者陷阱,必須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幫助員工實現從“執行者”到“價值創造者”的蛻變。
3.1轉變工作思維,從自我管理到管理他人
“苦勞型”管理者往往將大量精力放在自我工作上,習慣于單打獨斗。
然而,作為管理者,首要任務是帶領團隊達成目標,這就需要從自我管理轉變為管理他人。
管理者要學會合理分配任務,根據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特長,將工作分配給最合適的人。
通過“目標設定-過程監控-結果反饋”的閉環管理,培養下屬的獨立工作能力。
同時,管理者要關注團隊成員的成長和發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定期組織內部培訓或鼓勵成員參加外部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當團隊成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管理者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支持,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
3.2聚焦關鍵事務,在重要的事情上花足夠的時間
“苦勞型”管理者常常陷入事務主義的泥潭,對所有工作都一視同仁,導致精力分散,無法在關鍵事情上取得突破。
管理者要學會區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可以使用時間管理工具,如四象限法則,將工作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個象限。
優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工作,合理安排重要不緊急的工作,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在物流旺季,訂單處理和貨物配送是重要且緊急的工作,要優先安排人力和物力確保其順利完成;而一些常規的報表整理工作可以放在相對空閑的時間進行。
此外,管理者還要學會授權,將一些不重要或不緊急的工作授權給團隊成員去完成。
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還能鍛煉團隊成員的能力,提高團隊的整體效率。
3.3提升綜合素質,工作技能及人際關系
“苦勞型”管理者往往存在“能力短板”——業務技能單一、人際關系緊張,導致管理效能受限。
在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管理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
關注物流行業動態和新技術的發展,學習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比如,了解智能物流系統的應用,掌握大數據分析在物流決策中的作用。
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也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質。
在與客戶溝通時,要及時了解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提高客戶滿意度。
與上級領導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匯報工作進展和問題,爭取領導的支持和指導。
與團隊成員建立信任和合作關系,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寫在最后物流行業的競爭已進入“效率為王”的下半場,管理者的核心使命不再是“自己多干活”,而是“讓團隊更高效地干活”。
苦勞型管理者的存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才浪費”——他們消耗著企業的薪酬成本,卻無法創造應有的管理價值。
物流企業若想真正提升競爭力,就必須摒棄“以苦勞論英雄”的觀念,建立“以功勞為導向”的人才選拔機制。
對于物流從業者而言,這一趨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與其埋頭苦干成為“熟練工”,不如主動轉變思維、聚焦關鍵事務、提升綜合能力,讓自己成為團隊效率的“助推器”。
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唯有持續進化的人,才能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更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