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三大供應鏈專業的協會:ASCM(供應鏈管理協會)、CSCMP(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委員會)和ISM(供應管理協會)。這些組織從各自獨立的專業領域(生產與庫存控制、物流與分銷、采購)出發,最終匯聚于“端到端供應鏈管理”這一共同的戰略旗幟之下。
一張表感受一下三大協會的規模,從數據來看,物流轉型的CSCMP在會員規模和經營搞錢方面是明顯落后的,認證人員總數也應該低于其他兩個協會。
ISM:從采購代理到端到端供應鏈管理ISM的前身NAPA(全國采購代理商協會)成立于1915年
今天,ISM每月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成為全球市場最關注的經濟先行指標之一
1968年,更名為國家采購管理協會(NAPM),反映了其關注點從交易性、文檔性的工作向更具管理性的職能轉變
2002年,為了體現采購專業已演變為涵蓋物流、庫存控制和供應商關系的戰略性“供應管理”領域,協會更名為供應管理協會(ISM)
就在2025年3月,ISM宣布了一項里程碑式的戰略決策,正式將其使命擴展至覆蓋整合的、端到端的供應鏈管理,明確將“計劃、采購、生產、交付”等所有關鍵領域納入其業務范圍
ASCM的前身是1957年由20位生產控制經理創立的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協會(APICS)
2015年與美國運輸與物流協會(AST&L)合并:這次收購為其知識庫補充了在物流和運輸方面的關鍵專業能力,使其業務范圍進一步超越了工廠的范疇
重塑為ASCM (2018年至今):為了準確反映其全面覆蓋端到端供應鏈的新使命,該組織于2018年正式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協會(ASCM)
在1960年代之前,貨物移動在企業中各項職能被分割在不同的“職能孤島”。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導致企業整體的庫存居高不下,客戶服務水平卻難以保證。這時候實體分銷(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出現,其核心是“總成本概念”。這個概念認為,不應該孤立地看待運輸成本、倉儲成本或庫存持有成本,而應將所有這些活動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目標不應是降低任何單一環節的成本,而是要最小化這個系統的“總成本”。當時的兩個典型的場景說明了這個概念:
選擇更昂貴的空運(增加運輸成本),可能會因為大幅降低了庫存持有成本和避免了缺貨損失,從而使“總成本”下降。
增加倉庫數量以更靠近客戶(增加倉儲成本),可能會因為運輸距離縮短和客戶滿意度提升,最終帶來更大的整體效益。
1963年,一群富有遠見的教育家、顧問和經理人創立了全國實體分銷管理委員會(NCPDM)
為了反映該領域的不斷發展和會員職責的擴大,協會于1985年更名為物流管理委員會(CLM)
2005年,該組織再次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委員會(CSCMP)。他們的職責已經擴展到包括采購、制造運營乃至銷售和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 。CSCMP將自身定位為全球領先的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協會,強調在端到端供應鏈范圍內的社交、研究和教育
三大協會影響力比較
盡管ASCM、CSCMP和ISM如今都致力于服務于整個供應鏈領域,但它們各自的歷史淵源、核心知識體系和行業影響力仍然存在顯著差異。對于專業人士和企業而言,理解這些異同點是做出明智的教育、認證和合作選擇的關鍵。
認證組合:專業人士的職業發展指南認證是各大協會最核心的產品,也是專業人士評估其價值最直觀的依據。下表對各大協會的旗艦認證進行了詳細比較。
旗艦研究與出版物
權威的研究報告是專業協會思想領導力的重要體現。三大協會都擁有各自的旗艦出版物,這些報告不僅是其會員的重要參考,更對整個商業世界產生影響。
ISM的《商業報告?》(PMI):宏觀經濟的晴雨表ISM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服務業PMI是其影響力的核心支柱。這兩份月度報告被公認為最可靠的美國經濟先行指標之一,該指數的調查方法論是與美國商務部共同開發的
CSCMP的《物流狀況報告?》:行業的年度體檢這份年度報告由CSCMP與全球咨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合作撰寫。自1988年以來,該報告持續追蹤美國物流總成本及其占GDP的比重,已成為衡量美國物流行業健康狀況的權威基準
ASCM采取了廣泛合作的研究策略,與Gartner等頂尖咨詢公司聯合發布關于可持續發展、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等前沿主題的報告
專業協會與學術界之間的關系是美國行業發展生態系統中最具活力和生產力的部分。大學為協會和行業提供了理論創新的源泉和訓練有素的人才后備軍;反過來,協會則為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注入了來自實踐前沿的現實關聯性、提供了寶貴的行業資源,并為學生鋪設了一條從學術殿堂通往職業成功的清晰路徑。
CSCMP的SCPro? Fundamentals項目被明確設計為可以無縫嵌入大學課程的模塊化內容。例如,布勞沃德學院(Broward College)和常春藤技術社區學院已將這些涵蓋倉儲、運輸、采購等八大基礎模塊的課程整合到其物流和商業項目中
ASCM的APICS認證備考課程同樣是眾多頂尖大學供應鏈項目的組成部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馬里蘭大學全球分校和佐治亞南方大學等高校都開設了由APICS認證講師授課的備考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學習CSCP或CPIM的知識體系
案例分析大賽是產學合作中含金量最高的活動之一。ASCM案例大賽是其中的典范,該賽事與全球頂尖咨詢公司德勤(Deloitte)合作,為全球大學生提供一個解決真實世界供應鏈難題的平臺
美國專業協會之所以能有效推動行業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們成功地扮演了生態系統核心樞紐的角色。它們與學術界和企業界構建了一個動態、協同的“三角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協會通過制定標準和提供認證,為行業設定了清晰的能力標尺和發展路徑;通過組織會議和發布研究,成為了知識傳播和思想碰撞的中心;通過吸納各方領袖進入治理層,確保了其發展方向與實踐需求的高度一致。
這個生態系統通過一個自我強化的“飛輪效應”持續運轉:學術研究為行業提供理論基礎,企業實踐為研究提供案例和數據,而協會則將兩者有效連接,轉化為標準化的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最終通過提升企業績效和個人價值,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個循環中。這對于任何一個尋求在全球化競爭中提升產業專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經濟體而言,都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