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安的荔枝》,解密生鮮供應鏈

小編一口氣看完了《長安的荔枝》電視劇,全劇有兩個特別吸引我的主線,第一條是劇中對人性的復雜刻畫得非常深刻,在安史之亂前期的時代大背景下,繁華的外表下,實則暗流涌動、危機四伏,每個人都活的很艱難,而且小心翼翼,所以每個人的行為舉措都是多面的,堅強耿直的李善德,忍辱負重的鄭平安,兇殘無度的何有光,趨炎附勢的趙辛明,奸詐貪婪的魚朝恩,獨斷傲慢的楊國忠,忠貞不二的阿荔和狗兒……

看《長安的荔枝》,解密生鮮供應鏈

在那個時代下,無論忠奸善惡、官職大小,都是在生死線上拼命掙扎的悲劇角色,一句話、一件事都可能遭受殺身之禍,哪里有什么贏家?全劇看完,我感受更多的是對每個角色的同情,而不想單純的去評判誰好誰壞。

第二條線便是貫穿始終的荔枝轉運項目,活生生的演繹了一條生鮮供應鏈的全景圖。下面,小編試著從供應鏈的視角把這個故事重講一遍,走起!

01 故事的開始:從貴妃的生辰產生的需求

六月初一是貴妃生辰,圣上為了博貴妃一笑,安排右相從嶺南(今廣東)運送新鮮的荔枝回長安(今西安)作為賀禮,右相為了博得圣上歡心,想也沒想便接下了任務。

嶺南距離長安5447里,即便用最快的馬,也要十幾天,而荔枝是典型的生鮮品種,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以當時的存儲條件,想要將新鮮荔枝運回長安,無異于天方夜譚,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接了就是死差。各部門為了自保,紛紛逃避,最終,推無可推的上林署接下了任務,老奸巨猾的劉署令設計將任務安排給了老實木訥、不諳人情世故的九品小吏李善德,一個關于荔枝的生鮮故事由此拉開序幕……

在這個轉運荔枝的供應鏈項目中,共涉及三方:需求方、供給方和履約方。圣上和貴妃是需求方,嶺南的荔枝園是供給方,而倒霉的李善德則負責中間的全部履約過程,包含采購、存儲、運輸、保鮮等。

▲荔枝轉運的需求與供給

李善德在一眾同事的曲意迎合中,原以為獲得了領導和同事的特別關照,接到的是采買荔枝煎(荔枝干)的好差事,一度歡喜感恩。后來才發現是同仁要自己背鍋去采買新鮮荔枝,但字已簽、押已畫,后悔已晚。他于二月初三接到此任務,留給他的時間不到四個月。絕望的他該如何應對這場供應鏈危機呢?

為了求得和女兒團聚的生機,李善德在和朋友告別后,毅然踏上了去往嶺南的征程。在這里,他將度過一段為期3個月的和死神賽跑的忐忑時光,在3個月里,他將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會受到嶺南刺史何有光和掌書趙辛明這兩位官場老油條的搪塞和阻礙,也將獲得了蘇諒、阿瞳、藍哥、閆雅莊等一眾好友的全力支持……

02 李大使的轉運策略:解決供應鏈中的三流問題

在這個燙手的任務里,李善德需要充分調研并解決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這三大流向的問題,才能獲得轉運成功的希望。于是,他的自救策略從此展開…...

首先是物流。起點是嶺南荔枝園,終點是長安,如果要荔枝保鮮,必須要使物流運輸時間最短。李善德想到兩個策略,其一是尋找最短運輸路線,從嶺南到長安相距5000多公里,李善德共設計了4條可選路線。為了同時兼顧運輸時效和荔枝的質量,最終選擇了“陸路為主+局部水路輔助”的方案;其二是提升運輸時效,途中要經過153處驛站,驛卒在每站換人換馬,24小時晝夜接力奔馳,可保證日行500里。李善德經過嚴密的測算,如果一切順利,可11天到達長安。

▲荔枝轉運的計劃路線和實際路線(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縮短運輸時間,還需要盡可能延長荔枝的保鮮期,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的嘗試后,堅韌的李善德發明了3種方法,終于將荔枝的保險期從3天延遲到了11天:

(1)分枝植甕法 :荔枝連枝一起采摘,將其枝條插入甕中,利用枝條的維管束為荔枝提供“輸血”,可延長保鮮時間至5-6天。

(2)鹽水處理 :當枝條枯萎后,將荔枝用淡鹽水浸泡10分鐘,起到殺菌和保護作用。

(3)雙層甕冰鎮 :使用雙層甕,外層甕注入冷水和冰,每半日更換一次以維持低溫。內層甕用箬葉包裹荔枝,隔絕空氣污染。這種方法利用冰塊融化時的相變吸熱,可降低了荔枝的呼吸強度,進一步延長保鮮時間。(后來在實際運輸過程中,蘇諒遭人陷害后拒絕提供雙層甕,李善德又發明了竹筒密封法來代替雙層甕,將荔枝放入帶節的竹筒中,用濕草紙補充水分并用蜂蠟混合濕泥密封筒口,也起到了同樣的保險效果)。

其次是信息流。荔枝轉運項目涉及的人數眾多,信息傳遞非常重要,從需求的層層下達、荔枝轉運實驗的嘗試、荔枝在運輸過程中的沿途安排,以及轉運方案的匯報,無不需要充分的信息傳遞,這里面涉及到兵部、吏部、禮部、上林署、全國各地驛站、運河、嶺南的荔枝園、刺史府、商會等多個組織團隊,異常繁瑣。在那個沒有手機和信息系統的時代,信息傳遞全靠人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信息偏差,從而導致項目功虧一簣。

▲荔枝轉運的信息流

李善德在嶺南實驗成功后,需要得到通關文書和各部門兵馬錢糧的支持,才有可能真正將荔枝運回長安。于是他馬不停蹄的回到長安,希望用手中的方案去獲得各部門的支持,但作為一名人微言輕的轉運使,他又怎么能指揮得動那些在腐敗的官場上蠅營狗茍的老油條呢?根本沒人在乎他的死活,一再碰壁的他遭到更多的是推諉和冷眼,連自己同窗三載的同學都虛與委蛇,假意寒暄,令人心寒不已。

終于在李善德最落寞絕望的時候,想要從中分一大杯羹的魚常侍對他拋出了橄欖枝,給了他一條最有用的信息:“右相車駕卯時過招福寺”。走投無路的他,冒死在宮門外攔下了右相的馬車,并通過自己幾分鐘的臨場匯報和完美的方案呈現,贏得了右相的認可和支持,獲得可抵萬張通關文書的令牌。

令牌就是最好的信息通道。從此刻起,信息傳遞變得通暢起來,項目推進異常順利,李善德的人生也變得美好起來,那些冷眼和嘲諷驟然間全都變成了阿諛奉承,令人反感……

最后是資金流。如此自上而下的重要項目,按照李善德和蘇諒的原本籌劃,一旦轉運實驗成功,將是一筆收益巨大且可年年持續的生意。這筆生意的資金流應該是朝廷從國庫出資,李善德作為經辦人負責各項費用的預算和出資,荔枝園、胡商和沿途商販各自參與其中獲得相應的利潤。

▲荔枝轉運籌備的資金流

正因為有如此大的商機誘惑,加上李善德的口頭承諾,蘇諒才愿意押上全部身家,甚至賣了自己的商船為李善德籌集費用,完成了轉運實驗,并讓他平安的回到長安去匯報和尋求資源。

可是這么大的獲利空間,怎么能夠逃過精明的右相和魚常侍的眼睛呢?于是,原本非常良性的資金流,經過魚常侍一通攪和,徹底變了味,最終成了朝廷各署、嶺南官府和老百姓一起買單,轉運事宜和沿途開銷皆由官方接手,蘇諒等胡商徹底出局,阿瞳的荔枝園也損失慘重,橫征暴斂來的巨額財富確實順利的完成了荔枝轉運的任務,但大部分利潤卻最終進了右相和各級官員的私人口袋,絲毫不顧百姓死活。朝廷命官如此腐敗,也為后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荔枝轉運實際的資金流

03 轉運成功的護航:各部門的供應鏈協同

荔枝轉運項目涉及范圍廣、時間緊、人數多,即便李善德拿到了右相的令牌,如果不能很好的協調各部門一起努力,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作為項目經理的他在動身前,組織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召開了項目啟動會,一起研討項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因為有了右相的令牌支持,各部門也不敢怠慢,一起群策群力,出現了全劇中最和諧的一幕,那些之前指手畫腳、相互推諉的官員們,一個個的變得異常能干和積極起來,恍如開唐盛世。

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不僅得到了各部門負責人的支持,還制定了詳細的執行計劃和分工安排,兵馬錢糧一應準備到位。也是因為各部門的協同作戰,才得以保證最終荔枝在計劃時間內送達長安:

▲荔枝轉運中的供應鏈協同

在轉運過程中,各部門分工如下:

驛站:按30里間距設立,負責荔枝運輸、文書傳遞、馬匹、車輛和人力的中途休息和調度。

駕部:負責調配騎使,和沿途水路驛站的聯絡。

典廄署:負責全國各牧監,在全國各驛站就近調配馬匹。

戶部:負責協調各地方官府,調配徭役跟白直。

太府寺:負責錢糧補給、馬具裝備。

上林署:負責運送冰塊。

04 需求的層層加碼:牛鞭效應帶來的血案

生鮮類商品的特點是運輸時間越長,損耗越大,所以在采摘時,一定要多準備一些,方能抵消沿途損耗。但在執行過程中,各級部門為了自身利益,難免層層加碼,這便產生了荔枝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右相原本希望運送30叢,層層傳到魚常侍這里,直接增加到了200叢,并親自督促官兵到荔枝園進行砍伐,幾乎所有的荔枝樹都被砍伐殆盡,這對阿瞳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但對于惡童出身的魚常侍來說,完成任務贏得右相信任最重要,哪里管果農們的死活?

于是,果農和官兵們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很多人血灑當場,場面直接失控。即便李善德趕到現場也無濟于事,因為他頭上頂著一樣的任務,如果繼續阻攔,自己就成了妨礙公務罪。最終,他屈服于魚常侍,選擇了默許,也讓曾經最好的朋友阿瞳對他徹底失望了……

05 正義的結局:供應鏈計劃與執行的偏差

所有的問題最終都解決了,200叢荔枝連枝砍下,荔枝園毀于一旦,摘下的荔枝按照計劃從嶺南出發,水陸聯運,快馬加鞭,急行5000里,耗時11天,終于在六月初一前抵達長安,送到右相面前。一切都準備妥當,只等貴妃生辰宴會開始……

在不辱使命完成任務后,李善德身心俱疲,因為事情的發展并不是他自己所預料的,縱使他算力功底再好,終究算不過人心險惡和權力博弈。原本計劃一顆荔枝耗資17貫已經是天文數字(相當于現在的10萬人民幣),但最終復盤時,發現每顆荔枝的成本僅高達100貫,和計劃偏差巨大,這是10個普通百姓家庭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錢都去哪了,不言而喻。

舉天下之力,奉一人之私,傾賤民之血,養權貴之欲,何其荒唐?在籌劃項目的過程中,李善德見到了轉運過程中所有的生靈涂炭,如此聲勢浩大卻只為博得貴妃一笑和滿足當朝權貴們的貪婪,自己也在此間失去了良心,失去了朋友。

在看清現狀之后,他良心未泯,決定不再隱忍,借機向右相發起了抨擊,并略失計謀,讓荔枝恰巧在貴妃生辰宴上變色變味,淪為了全場的笑話,魚常侍因此被賜死,右相也因為勾結謀反的何有光而被左相彈劾,證據確鑿遭受處罰……

正義終于戰勝了奸佞,大快人心。李善德因為頂撞右相,帶著女兒逃往嶺南,和阿瞳一起過起了遠離紛爭的世外生活,也因此逃過了后面的安史之亂,可謂因禍得?!?/p> 06 結語

故事終究是故事,導演賦予了其美好的結局。歷史上還有無數個像李善德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小人物,他們或許不像李善德那樣幸運,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他們并不偉大,但足夠堅強,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想盡所有的辦法,卻沒有想過放棄。

最欣賞李善德在近乎絕望時說出的那句鏗鏘有力的話:“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