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事的物流人,就別當領導

在物流這個競爭激烈且充滿變數的行業,領導的角色至關重要。

扛不住事的物流人,就別當領導

他們是指引方向的燈塔,是凝聚團隊的核心,更是應對各種挑戰的中流砥柱。

然而,并非所有身處領導崗位的人都能擔得起這份重任。

有些領導貪功避過,功勞都是自己的,錯誤都是下屬的,“踩著”別人向上爬。

他們或許能靠短期糊弄蒙混過關,但長期來看注定被淘汰出局。

接下來,分享幾點看法:

01 這些表現說明領導沒有擔當

物流行業的管理者,也上是“問題解決者”。

他們需要在前線協調資源,在后方制定規則,在突發狀況中穩定軍心。而“扛不住事”的領導,往往會在壓力面前暴露出三種典型狀態:怕、慢、庸。

1.1逃避責任,沒有擔當

扛不住事兒的物流領導,往往缺乏承擔領導責任的勇氣和擔當。

他們過于計較個人得失,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以此來逃避責任。

在面對物流工作中的難題時,不是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方案,而是想方設法推脫責任。

比如,運輸過程中出現延誤,他們不會第一時間去調查原因、協調資源解決問題,而是先找各種借口,如天氣不好、交通擁堵等外部因素,卻從不反思自身在調度安排、應急預案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

這種害怕承擔責任的心態,使得他們在工作中畏首畏尾,難以做出果斷的決策,嚴重影響物流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1.2推諉扯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他們信奉“不做事就不會錯”的生存哲學,遇到問題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比如,配送車輛在運輸途中出現故障,明明可以通過調配備用車輛解決,但為了“省事”,他們選擇等上級指示。

又如,貨損率超標,明明可以優化裝卸流程,但他們選擇“捂住數據”,等考核周期結束再說。

這種“慢”的背后,是一種畸形的“安全感”邏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沒錯。

但物流行業的客戶不會為“惰性”買單,企業也不會為“拖延”買單。當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這類領導往往第一個被問責。

1.3能力不足,得過且過

他們缺乏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無法應對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些常規任務,對于復雜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毫無辦法。

當物流行業出現新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時,他們不愿意學習和嘗試,依然固守著傳統的做法。

比如,在面對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時,他們不懂得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優化分揀打包、配送流程,提高作業效率。

這種庸碌無為的態度,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落后,錯失發展的機會。

02 領導若扛不住事有哪些影響

物流行業的管理者,既是團隊的“主心骨”,也是企業的“穩定器”。

如果管理者扛不住事,影響絕不僅限于個人,而是會像漣漪一樣擴散到團隊和企業層面。

2.1對自己,職業發展受限

物流行業的管理者,職業發展高度依賴“口碑”。一個扛不住事的領導,或許能靠短期糊弄保住職位,但長期來看,他的職業信譽會徹底破產。

上級會認為他“不堪大用”,重要的項目不會交給他;同事會認為他“不可合作”,跨部門協作時沒人愿意配合;下屬會認為他“不值得追隨”,團隊優秀人才會加速流失。

這種“信譽破產”一旦形成,管理者很可能會陷入“越怕事越被邊緣化,越被邊緣化越怕事”的惡性循環,最終被淘汰。

2.2對團隊,怨聲載道士氣低落

團隊管理的核心是“以結果為導向,以責任為紐帶”。如果管理者扛不住事,團隊會迅速陷入兩種狀態:

“躺平”心態,下屬看到領導不敢擔責,就會覺得“干多錯多”,索性降低工作標準,甚至開始“混日子”;

“對抗”心態,下屬發現領導只會甩鍋,就會開始“向上管理”——把問題推給領導,把責任踢回給管理層。

這兩種心態都會導致團隊效率崩塌,更可怕的是,一旦團隊形成“不負責任”的文化,再優秀的制度、再多的激勵措施都無法挽回。

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人”,而“人”的問題是管理者“怕事”埋下的禍根。

2.3對企業,客戶體驗持續惡化

在物流行業中,客戶需求不斷變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扛不住事兒的領導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無法推動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比如,當競爭對手推出新的物流服務模式時,他們不能及時調整企業的戰略,導致企業失去市場份額。

又如,一次大促保障沒做好可能讓客戶轉向競爭對手,一旦管理者扛不住事,導致客戶體驗持續惡化,企業的市場份額就會逐漸被蠶食。

03 如何才能成為能扛事的領導

如何才能突破困局,成為一個真正“能扛事”的領導者?

答案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掌控局面、幫下屬扛雷、穩住人心。

3.1掌控局面,穩住心態控制事態

“能扛事”的領導,第一個能力是“掌控局面”。

這里的“掌控”,不是指“控制別人”,而是指“控制自己”和“控制事態發展”。

遇到突發狀況時,告訴自己“問題已經發生了,抱怨無用,解決為先”;同時,迅速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集中資源解決核心矛盾,而非糾結于細枝末節。

混亂中最大的風險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人心的失控——只要團隊知道“該做什么”,事情就不會失控。

3.2幫下屬抗雷,輔導改進避免重復發生

這里的“扛雷”,不是替下屬“背鍋”,而是替下屬“兜底”。

當下屬犯錯時,管理者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站出來承擔責任(避免員工被客戶或上級直接問責)。

再帶著下屬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馬上行動。

同時,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流程,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最終讓問題成為團隊的“成長機會”。

3.3穩住人心,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物流行業的員工,最怕的不是“事多”,而是“不確定”——不知道領導會怎么處理問題,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牽連,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下屬迷茫時,給他們確定性:“這件事是我的責任,你們按照我說的流程做,出了問題我兜底?!?/p>

下屬慌亂時,給他們沉著應對的示范:“客戶投訴不可怕,我們先核實情況,再制定補償方案。”

下屬不敢干時,給他們頂上去的勇氣:“這個項目風險確實大,但我愿意和你一起推進,出了問題我擔主要責任。”

通過穩住人心,能夠凝聚團隊的力量,帶領團隊共同實現目標。

寫在最后

扛不住事的物流人,在領導崗位上不僅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還會給團隊和企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他們的怕、慢、庸等表現,使得自己在職場中難以立足,讓團隊士氣低落、效率低下,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發展受阻。

而要成為一個能扛住事的物流領導,需要具備掌控局面、穩住心態的能力,能夠在危機中保持冷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能幫下屬扛雷,解決問題,同時避免問題重復發生,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

更要穩得住人心,在下屬迷茫、慌亂和不敢干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凝聚團隊的力量。

在物流行業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舞臺上,只有那些能夠扛住事兒的物流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