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最頭疼?用退貨庫存戰略,跳出倉庫管理看退貨

屬于企業戰略中,供應鏈執行部分的庫存戰略,可以細分為:定制庫存戰略、新品庫存戰略、長尾庫存戰略、客戶服務戰略、退貨庫存戰略、投機庫存戰略。

退貨最頭疼?用退貨庫存戰略,跳出倉庫管理看退貨

本篇探討退貨庫存戰略?!谕素浄矫?,回答兩個問題:1、做什么,不做什么?2、如果做,怎么做?如果不做,如何應對(風險或損失)?

退貨是倉庫管理最頭疼的事?

早幾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核心觀點是:退貨是倉庫管理最難的點,退貨是導致庫存不準確的主要原因之一。退貨庫存,是倉庫庫存不準的重災區。

無獨有偶,據說有一項針對倉管員的調查:除了日常入庫、上架、發貨、盤點作業,讓倉庫最頭疼的事是什么?選項有單據不全、無單領料、流程不暢、退貨、人手不夠、倉庫爆倉、庫存不準等。

你猜對了,調查結果顯示,讓倉庫最頭疼的事是退貨。對于退貨較多較頻繁的企業來說,退貨是倉庫人手不夠、倉庫爆倉、庫存不準……的主要原因之一,或者,沒有之一。

站在倉庫管理的角度看退貨,上述觀點,好像沒多大的問題。

近幾年,我一直希望能夠跳出供應鏈看供應鏈,我堅信,只有跳出供應鏈,才能讓供應鏈產生更大的價值或真正的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如何跳出供應鏈?我提到兩點,一是從老板的角度看供應鏈,二是從財務的角度看供應鏈。從老板的角度,眼睛盯著客戶;從財務的角度,眼睛盯著回報。

從這兩個角度看,我們發現把退貨定義為倉庫管理最頭疼的事,似乎有點走偏了方向。一來,倉庫人手不夠、倉庫爆倉、庫存不準等等,這些跟客戶沒半毛錢的關系;二來,讓倉庫的退貨自生自滅,有沒有算過回報?花大量時間和精力解決倉庫的退貨,有沒有算過回報?

退貨向外涉及到客戶體驗,向內影響企業利潤;向上觸達企業戰略,向下涉及跨部門流程。在退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的環境下,退貨是個戰略問題,必須跳出供應鏈,跳出倉庫管理看退貨。

注:本文所說的退貨,不含退料(我們向供應商退貨),退料可以參考本文的思路進行。

做什么,不做什么?

首先,退貨可以上升為戰略問題,但要不要退貨,是客戶說了算,而不是企業說了算。比如,“一經售出,概不退換”,大概念是腦袋進水了……

其次,退貨的客戶應對,大于退貨的原因分析。比如,退貨對客戶造成多大的影響?退貨后客戶有得用嗎?是否需要快速補貨?如何快速補貨?現有庫存不足怎么辦?等等。

也就是說,先快速的處理客戶的退貨,先滿足客戶的訴求(有時還可能會避免退貨),再來分析為什么產生退貨。處理客戶退貨的過程(流程),最好能讓客戶看得見(讓客戶可見、可控)。

很多人認為退貨對公司不利,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有些時候,客戶會根據企業的退貨順暢度來判斷企業好壞,退貨服務,有時也是競爭力。如果客戶認為退貨很容易,他們更有可能從公司購買產品,如果有良好的退貨體驗,他們更有可能成為回頭客。

再次,退貨的原因分析,大于退貨庫存的處理,但不要為了查清原因而將退貨庫存擱置。

(1)、為什么原因分析重要?因為,任何一次退貨(售后)都是企業的一次成長機會,可以升級服務(銷售),提升交付(供應鏈),迭代產品(研發)?!@似乎是一句雞湯,看起來像人盡皆知的廢話。但很可惜,知道歸知道,我們很多企業還是一頭栽進對退貨庫存的處理之中。升級服務、提升交付、迭代產品什么的,啥都沒做。

(2)、為什么不要將退貨庫存擱置?很多時候,貨物剛退回來時,經過挑選、檢驗合格后有部分是可以二次銷售的(或直接他用)。但如果將其擱置,大概率這些退貨庫存會被遺忘在倉庫的某個角落,慢慢地變成廢品?!斎唬卮筚|量、安全等原因的退貨除外。

(3)、在退貨原因分析的同時,退貨庫存快速處理。順序是:先處理物(庫存),再處理事,最后處理人。

最后,有時,退款不退貨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比如,有些貨物退回來,變形了,破損了,無法二次銷售,殘值還不夠處理費用。

當然,哪些貨退,哪些不退,需要依企業的價值主張和管理重心而定。比如某企業,只要是質量問題,不管成本多高,都要求退回工廠。

如果做,怎么做?如果不做,如何應對?

退貨庫存戰略,做什么?不做什么?先滿足客戶的訴求,再退貨原因分析,同時進行退貨庫存處理或考慮貨要不要退回來。具體怎么做呢?

1、流程。

在退貨成為趨勢的今天,有些企業退貨流程的地位卻有點跟不上,甚至干脆沒有正式的退貨流程。退貨和銷售一樣,都是直面客戶,如果退貨問題正困擾著你,很可能,你的退貨流程沒有銷售流程同等的地位。

企業的情況各異,退貨流程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但提醒兩點:(1)退貨流程的起點是客戶發出想要退貨的信號,而不是填寫了退貨申請(或退貨單);(2)退貨流程的終點是客戶問題解決及預防,而不僅僅是退貨庫存處理。

2、方法。

首先,讓顧客輕松退貨。重說一遍,讓顧客輕松退貨,可以建立信任并顯著影響客戶忠誠度。所以,企業需要做的,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簡化退貨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如,一鍵退貨,及時退款,免退貨運費,為客戶提供跟蹤服務,選擇專業的退貨管理系統,自動化退貨管理流程等。

其次,退貨的原因分析。其實,如何分析不關鍵(分析方法特別多,有些很有效),數據來源很關鍵。可以使用基于客戶反饋的《售后/退貨信息收集表》(如上圖所示)。注意,該表中,退貨和售后原因,是跟蹤、回訪客戶獲取的,是客戶直接反饋的原因(如,我就是不喜歡),而不是自己強行進行歸類的原因(如,質量問題,物流問題等)。

再次,退款不退貨的選擇。介紹一個退貨管理工具,“退貨處理矩陣”(如下圖所示)。客戶提出退貨,貨一定要退回到倉庫嗎?我們從退貨收益和如果不退貨產生的風險,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和選擇。收益高風險高,退回,全面清點;收益低風險高,退回,整件清點;收益高風險低,不退,與客戶協商,折價處理;收益低風險低,實物不退,請客戶自行處理,以客戶申請數入庫(或直接退款)。另,為更有效的管理,減少損失,退貨處理矩陣的第2象限可按本方法再進行一次細分,請見下圖。

最后,關于退貨,胖東來的一個思路挺有意思:客戶買東西的時候,你跟客戶介紹清楚,他滿意了再買,就不容易退貨。這要求什么?要求服務員更專業,于是,胖東來做員工培訓,把服務員培養成專家,全民皆兵,都可以做服務。這樣,退換貨率就可以維持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3、資源。

有專門的退貨對接人、分析人、負責人;有專門的退貨區域(可分良品區與不良品區);信息系統支持退貨數據;有標識管理方法或系統(標識不明是退貨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等。

4、設退貨庫,退貨庫存單獨核算。

如有良品,即從退貨庫轉出。退貨庫存是公司整體績效的組成部分,但不建議參與供應鏈團隊的績效評價。

總結

退貨是倉庫管理最頭疼的事,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退貨向外涉及到客戶體驗,向內影響企業利潤;向上觸達企業戰略,向下涉及跨部門流程。退貨是個戰略問題。

要不要退貨,是客戶說了算,而不是企業說了算。退貨的客戶應對,大于退貨的原因分析。退貨的原因分析,大于退貨庫存的處理,但不要為了查清原因而將退貨庫存擱置。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