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的空白航線飆升,而海運運輸量卻大幅下降

最近幾周,集裝箱航運業的定期船舶運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在連接亞洲和北美的航線上,以應對不穩定的貿易環境和迅速變化的關稅情況。

跨太平洋的空白航線飆升,而海運運輸量卻大幅下降 SONAR的Container Atlas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中國的訂單量同比下降了20%,因為托運人正在考慮轉向越南和該地區的其他制造中心。 一家獨立的家庭用品零售商告訴FreightWaves:“我們的經銷商一直在敦促我們下訂單、下訂單、下訂單,以便趕在關稅之前。”“我告訴他們,我們有足夠的庫存,但現在開始感覺他們在占便宜。 “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將不得不通過這種關稅鬧劇來管理,”她說,用意第緒語來表示瘋狂。 對于亞洲-北美西海岸航線,2025年第16-19周的預定運力明顯下降。六周前,計劃部署143萬個20英尺當量單位。然而,根據分析師Sea-Intelligence的一份新報告,到第15周,這一數字已降至137萬標準箱,減少了12%。 亞洲-北美東海岸航線的下降更為明顯。在6周的時間里,16-19周的計劃運力從101萬標準箱下降到86.7萬標準箱,降幅達14%。 也許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空白航行的急劇增加。就在三周前,16-19周只有6萬標準箱計劃被清空。這一數字在一周內飆升至25萬標準箱,因為航運公司針對中國出口大幅下降的關稅宣布了大量空白航行。到第15周,這一時期的總空白運力進一步增加到36.78萬標準箱。 空白或空白航行是取消或跳過輪換港口的預定航行。航運公司出于各種原因使用空白航線,包括在需求下降時支撐費率。 有趣的是,跨大西洋貿易并沒有經歷類似的波動。這條航線的運力基本保持穩定,可能是受到特朗普政府和歐盟最近宣布暫停征收關稅90天的影響。 運力的快速調整反映了航運業目前的短期策略。由于幾乎每天都在征收或暫停關稅,航運公司和貨主似乎都只會立即調整供應鏈。他們似乎在等待局勢穩定下來,然后再實施任何長期的網絡改變。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