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現代物流從智能倉儲到鮮活送達的雙11大考上海國際物流

文/現代物流報記者賈奧勝

科技賦能現代物流從智能倉儲到鮮活送達的雙11大考上海國際物流

一年一度的雙11,是對中國物流體系的一場極限壓力測試。今年,這場測試的“考場”有了新的景象,在智能倉儲中心,機器人成為絕對主力;在生鮮產地,無人機、無人車開辟了空中與地面的快速通道。

現代物流報記者近日走進京東物流位于江蘇的智能物流基地和陽澄湖大閘蟹產地,實地探訪科技如何重塑物流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機器人與算法的“交響樂”

踏入昆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的“智狼倉”,第一個直觀感受是“靜”與“密”。這個5000多平方米、高10米的自動化倉庫里,近500臺“智狼”搬運機器人正在近40個巷道中無聲穿梭,托舉著料箱精準地在高達近9米的貨架間移動。貨架巷道間距僅900毫米,箱距僅40毫米,卻實現了超過12萬個儲位的高密度存儲。

(圖源:京東官方)

“在這里,每5個江蘇人收到的包裹,就有一個經過了昆山亞一的機器人?!本〇|物流工作人員的介紹,道出了這個全國最大倉揀一體智能物流園的分量。該園區(qū)日均單量超百萬,覆蓋江蘇區(qū)域近一半的訂單量。而園區(qū)的“靈魂”,正是這些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軍團。

在入庫區(qū),記者看到工作人員的操作極為簡潔:從周轉箱取出商品,用PDA掃描后直接放入料箱投線。每個料箱內部設有凹槽,可加隔板實現“一箱多品”。

隨后,料箱經掃碼后由“智狼”機器人取走,搬運至貨架下方的緩存位,再由“飛梯”機器人接力搬運上架。這套“智能采集技術+快速倒箱+自動入庫”的一體化方案,將入庫效率提升了5~6倍,單個線體效率可達每小時200箱。

最令人稱奇的是“搬運”與“飛梯”的協同作業(yè)?,F場工程師解釋,通過智能調度系統(tǒng),地面搬運機器人與貨架間穿梭的飛梯機器人分區(qū)運行,并通過鎖點機制避免碰撞,仿佛一場編排精準的“交響樂”。

在出庫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依托庫存儲位智能熱度分配算法,將熱銷商品優(yōu)先擺放在靠近出庫的位置,工作人員只需根據電腦屏幕的亮燈和圖片提示揀選,效率比傳統(tǒng)模式提升3倍以上,準確率超過99.99%。這個大促季,該倉峰值能實現日出庫19萬件、10萬單的效率。

無人機與冷鏈的“保鮮革命”

離開高度自動化的倉庫,記者驅車來到陽澄湖。這里,另一場關于“速度與鮮活”的物流保障戰(zhàn)正借助科技手段上演。

(圖源:京東官方)

在湖邊,記者遇到了京東物流大閘蟹專攬快遞員王磊。他正將一箱箱鮮活的大閘蟹搬上一輛特殊的“烯冷冷鏈三輪車”。“今年秋天溫度高,這個車就像個‘移動冰箱’,能保證螃蟹在路上的鮮活?!蓖趵诟嬖V記者。今年,京東物流將這種冷鏈三輪車首次部署到陽澄湖產地,以應對高溫挑戰(zhàn)。

而更顯著的變化是“無人化”接駁。在京東物流大澄路專攬營業(yè)部,記者看到了用于運輸大閘蟹的無人車。站長張俞冬介紹,無人車現在承擔了兩個關鍵運輸任務:一是將螃蟹從分散的攬收點集中運到營業(yè)部,二是從營業(yè)部運往分揀中心。

“以往小哥要花時間往返運輸,現在他們可以更專注于攬收和打包,服務更多客戶,運輸頻次和效率都大幅提升?!睆堄釚|說。這也讓像王磊這樣的專攬小哥收入大幅提升,高峰期日收入可超三千元。

科技的觸角更延伸至“天空”。京東物流今年構建了“干線-支線-末端”三級航空物流體系。記者了解到,除了“南通-哈爾濱-沈陽-南通”的串聯式全貨機航線,在末端,太倉至上海崇明的跨江無人機航線已正式啟用,航程13公里,僅需約15分鐘,比陸路節(jié)省2.5小時,讓上海消費者能更快嘗到鮮味。

科技的溫度與韌性的網絡

探訪中,記者感受到,科技的賦能并非取代人力,而是構建了一種更高效、更人性化的人機協同模式。

在昆山,機器人承擔了繁重的搬運和找貨工作,而員工則專注于需要判斷和靈活性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工作負擔大大減輕。

在陽澄湖,頭部商家海易閣的業(yè)務負責人趙若伊向記者感慨,京東物流的服務在于“把商家的難題當成自己的事”。她指著倉庫里一個由京東物流幫助安裝的傳送帶裝置說:“這解決了我們從二樓往一樓搬貨的難題,效率提升了不少?!彼嘎?公司九成貨品均由京東物流承運,今年雙11銷量實現了翻倍增長。

從機器人倉的精準高效,到產地無人車的靈活接駁,再到無人機的跨江飛行,這個雙11,中國物流的科技畫卷正變得愈發(fā)清晰和立體。它不僅僅是追求更快的速度,更是通過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智能,也更有人情味的現代供應鏈體系,讓遍布神州的每一個包裹都能更高效、更穩(wěn)妥地抵達。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